眼花缭乱的市盈率

我们以伟星股份为例,可以看到各大财经网站、股票软件计算出来的市盈率大相径庭。某些采用了所谓的动态市盈率,而某些又以2006年的年度收益为准。

相对而言,有参考价值的仅仅是163财经计算出来的市盈率。可惜这个市盈率在公司的年度收益主要以投资收益为主的时候,也并没有多大的参考价值。不过伟星股份并没有很大的投资收益,也没有很大的非经常性损失,所以这个市盈率是可以拿来做投资参考的。

股票软件计算出来的市盈率没有任何参考价值,我们在《市盈率的计算误区之二》中已经谈到。

至于搜狐财经和和讯财经计算出来的市盈率,没有兴趣去研究,他们是如何计算出来的。



市盈率
备注
163财经 34.97
当前价格/2006年每股收益
搜狐财经 56.79
未知
和讯财经 95.85
未知
通达信软件
101.9
当前价格/(2007年第一季度每股收益×4)

2007年的第三次大跌

任何一次大跌都是买入的机会。买入的都是相同的公司,在低价位永远比高价位来的好。

四百年来,股票的本质都没有发生变化

如果从1553年英国以股份集资的方式成立了莫斯科尔公司算起,股票的历史已经有450年了。450年来,股票的本质仍旧没有发生变化。

当一家公司为了获得更好的发展,发行股票获取资金往往是最优的方式。当投资者购买了这家公司的股票,那就相当于拥有了这家公司的一部分。

当我们买进股票时,应该记住:我们买入的不是股票,而是公司的一部分。

市盈率的计算误区之二

在上一篇文章《市盈率的计算误区之一》提到了用每股收益扣除这个参数比每股收益更能反应一家公司的经营业绩。

事实上,当一家公司的非经常性损益相对于净利润可以忽略不计时,每股收益扣除和每股收益相差无几。

一般来说,我们使用的“每股收益”主要是上一个财政年度整年的。而有些网站或软件在计算一家公司的市盈率时,经常故作聪明的将2007年第一季度的收益乘以4(4*Q1)当作年度“每股收益”。

用这种收益计算出来的市盈率是相当不精确的。我们以伟星股份(002003)为例来说明。

我们可以看到2006年的第一季度每股收益只有0.067,与2006年的年度收益0.729完全没有4倍的关系。

同样,在2005年的前两个季度,每股收益只有0.171,而2005年的年度收益为0.47。也没有2倍的关系。

可以看出,伟星股份的季度收益并不平衡,每年的后两个季度收益远远超过前两个季度的收益。

像这样的公司,季度收益之间差别很大。采用第一季度收益乘以4来计算整个年度的收益,偏差是相当大的。鑫网通信达软件计算的伟星股份市盈率为105,而以去年的年度每股收益来计算,其市盈率为36。这个值才是真正值得投资者参考的市盈率。

在计算市盈率的时候,切不可迷信股票软件或财经网站。找出真正的“每股收益”,你才能得到有参考价值的“市盈率”。

市盈率的计算误区之一

市盈率是评判一家公司股票是否物有所值一个最重要的指标之一。众所周知:

市盈率=每股收益/每股股价

单纯的看公式似乎没什么感觉,我们还是拿一家公司为例来说明。
这是人福科技(沪市:600079)2006年度和2007第一季度的每股收益情况。2006年12月29号人福科技的收盘价为4.89元。我们计算出它的市盈率为4.89/0.41=11.9。作为一家成长性的公司,这样的市盈率似乎低得不可思议。

事实上,就像在净利润与净利润扣除中讨论的一样,每股收益在这里意义也不大。因为它包含了出售杰士邦子公司的投资收益。

用每股收益扣除更能反应公司的实际情况:4.89/0.17=28.7。

你应该用28.7的市盈率来作为你的投资参考,而不是11.9。

净利润与净利润扣除

当我们评判一个公司的业绩时候,用的最多的就是净利润,以及净利润增长率。但是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更有参考价值。

下面以人福科技2006年的业绩为例来说明。

这是该公司这两年来的部分财务指标变化。注意红色方框中的“税后利润增长率”,2006年度其净利润增长了108.96%。这个利润增长到底有多大意义呢?我们来看看这个利润主要来自于哪里?

注意“投资收益”一栏,与净利润对比可以发现,该年度的绝大部分利润来自于“投资收益”。其真正的营业利润只有可怜的2894.80万。再查看该公司的详细年报,就可以发现该“投资收益”主要来源于出售杰士邦(做避孕套的)子公司的收入。

由此可见,净利润并不是一个完美的财务指标,里面还有很多“猫腻”。相对而言,净利润扣除就更能反应一个公司的经营业绩

《漫步华尔街》推荐

简介链接:
马尔基尔:漫步华尔街
漫步华尔街-当当网

这是一部及其推崇指数基金的书。看了这本书,技术分析、K线图那些垃圾一定会被你抛弃,作者大大对技术分析批驳的再简单明了不过了。

这是进入价值投资的第一步。

国美的消费陷阱与格力的自建渠道

国美“不满意7天可退货”是消费陷阱

这是在天涯上的一个帖子,帖子很长。绝大多数都是对国美的抱怨,甚至是怨恨。苏宁也好不到哪里去,不过可以安慰的是好有几个人说好话。算是50步笑100步吧。虽然网上的帖子做不了真,但众口一词的说法还是可以说明问题的。

在我的印象中,很少有人说国美的好话。

国美在香港上市,苏宁A股在中小板上市。连锁店一般增长都是相当快的。没有买入苏宁,主要是因为其市盈率比较高。关注国美、苏宁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因为手上有一些格力电器。

格力空调的销售绝大多数都是经销商来负责的,而不是像美的、海尔在国美、苏宁卖场销售的。有这么多消费者对国美不满意,那董明珠的选择还是很成功的。


<相关链接>:经销商受让格力电器10%股权

价值投资之成长性公司

很多人认为,成长性投资与价值投资是对立的。甚至还有很多热心人孜孜不倦的告诉你它们之间的区别。

这种区别没有必要的。

成长性的公司一般来讲市盈率高,但我们都知道绝对的市盈率并没有意义,成长性的公司中也有估值偏低的。当确认其内在价值低于其股价,这时的投资也是价值投资。

彼得林奇一个很有名的判断成长性公司是否值得投资的标准就是:长期增长率除以市盈率,这个值应该大于1。这是一个我很推荐的简单方法。当然,增长率和市盈率还有很多陷阱,投资者需要仔细甄别。

在目前的A股市场,估计很难找到严格意义上的价值股票了。(股价低于每股净资产、股价低于每股流动资产……)。

成长性公司也是我们价值投资的一种,但你得谨慎判断。

什么是价值投资?

按照格雷厄姆的定义,价值投资就是投资于股价低于其内在价值的公司的股票。

至于内在价值的判断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巴菲特的早期深受格雷厄姆的影响,特别喜欢寻找账面价值低于其股价的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就是一个典型。当年巴菲特投资于这个纺织品公司,正是看中了它的股价相当低,甚至低于当时公司的流动资产。可惜这个典型缺是巴菲特为数不多的失败投资案例之一。因为在美国,纺织品行业始终是没有前途的。结果就是巴菲特在80年代彻底地关闭了伯克希尔-哈撒韦的所有的纺织品业务。

可见判断一个公司的内在价值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价值投资者的核心思想就是如何判断一个公司的内在价值。当你有了自己的判断方法,那就进入了价值投资的殿堂。

投资是一门如何判断内在价值的艺术。它不是科学,所以也就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方法。前人的足迹可以借鉴,但不能模仿。价值投资的路只能自己走,格雷厄姆帮不了你,巴菲特帮不了你,林园也帮不了你。

上路之前,你准备好了吗?

转增股本后,股票价值会下降吗?

转增股本来源于资本公积账户,属于股东权益的子账户。转增股本的本质在于将股东权益中的资本公积账户资金转移到股东权益中的实收资本账户。在证券市场上的表现为股本数量增加,每股净资产、每股收益等都会相应的降低;同时股票价格也会降低。下面以某只股票在2006-08-31进行的一次10股转增2股行为为例来说明。

股票价格走势如左图所示,在进行转增股本后,股票价格立即会有一个下跌。以此来抵消了投资者手中股票数量的增加。以A表示转增前的股价,B表示转增后的股价,下面的等式应该成立:A×10=B×(10+2)。得到B=0.83A。也就是说当10股转增2股的话,股票价格会降低17个百分点。(1-0.83=0.17)





8月30号的收盘价为7.52。










8月31号进行10股转增2股后的收盘价为6.24,跌幅差不多为17%。不考虑到股票正常的涨跌,17%的跌幅正好为转增股本导致的股票价格下跌。

由此可以看出,转增股本对投资者而言并没有得到看得见的好处。股票数量的增加被股票价格的下跌抵消了。

于此相类似的还有送股。送股是将股东权益中的留存收益账户转到实收资本账户。和转增股本一样,投资者并没有什么好处。

总结一句,转增股本和送股都不是分红,不要被迷惑了。



<相关链接>:送股与资本公积金转增资本有什么区别?

Google拼音输入法词频手动调整方法

Google拼音输入法在输入ye的时候,始终把"页"放在"也"的前面,很不方便。下面介绍一种方法如何手动修改Google拼音输入法的词频。

打开Google拼音输入法的属性界面。选择"词典"菜单,进行用户词典的导出。

导出后保存为某个文件。用记事本打开这个文件。找到"页"的位置。如下图:


修改第二列的数字,其值越大,表示其权重越高。当输入"ye"的时候,出现的位置越靠前。修改完成后保存退出。

还是在"用户词典管理"界面,选择导入,导入刚刚修改好的用户词典即可。

用同样的方法也可以修改其他单字或词语的出现顺序。

股市到底赚谁的钱?

这是一个经常被问的问题。

当公司的内在价值被低估时,用100元买了价值200元的东西,你这就赚了。当公司的内在价值被高估,你用100元买了50元的东西,你这就亏了。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不要因为你损失了资金而记恨任何人。切记、切记!

两个ETF指数基金

  • 华夏50ETF
    • 认购0.5%,赎回0.5%,管理费0.5%,托管费0.1%
    • 2005/02申购.2006/04分红.分红为:2.4/100
    • 连续两个极度减持20%以上

  • 融通深证100
    • 也是两个季度减持
    • 管理费,申购费用太高